熱蘭遮時空尋寶

20250314 | 分享:
熱蘭遮時空尋寶


1、透過導覽、講解及實地參觀,深入了解安平的歷史故事和文化脈絡
     由專業導覽員帶領,結合歷史文獻與考古發現,帶領參與者走訪安平古堡、熱蘭遮城遺址等歷史地點,深入認識台灣早期發展與貿易歷史。

2、歷史再現與文化探索

透過導覽、尋寶等方式,尋找17世紀荷蘭人來台的文化印記,讓參與者身歷其境地感受台灣早期的國際貿易與文化交流。

3、多元文化融合

介紹荷蘭東印度公司帶來的影響,包括農作物、飲食習慣、建築風格及經濟貿易方式,展現台灣作為東西方文化交匯點的歷史角色。


活動行程:

0900  安平劍獅埕集合,參觀大員市鎮考古挖掘現場解說

0930  進入安平舊聚落,解說熱蘭遮市興建及遺跡

1000  熱蘭遮街區尋寶

透過介紹認識17世紀荷蘭人有關香料或作物,至今仍影響台灣人飲食。尋找在安平舊聚落存在這些食物的地點或商家,並在網路上拍攝這些地點並與之合影。

(一)芒果乾

檬果,即芒果,但與臺灣原生土芒果不同,為荷蘭人從華南及南洋一帶引進臺灣的物種,先於臺南地區進行栽種,後傳於臺灣各地。。

(二)火龍果

火龍果傳入臺灣年代已久,最早於1645年即有荷蘭人引進自花授粉的紅龍果至臺灣,並逐漸遍生野外。

(三)虱目魚

虱目魚是台南市代表性的漁業產品,其經濟價值高,舉凡魚頭、魚皮、魚肚、魚柳、魚肉、魚腸、魚骨全身都可利用作成美食料理。而台灣的虱目魚養殖技術,被認為最早由17世紀由荷蘭人自印尼引入台灣。安平曾經是台灣虱目魚最重要的養殖地,現在仍有許多虱目魚的飲食店。

(五)安平壺

安平壺產地和引入時間仍然沒有確鑿的結論,以安平出土最多而名。用途可能用於裝食物,如酒、醬料、香料,甚至做為裝填火藥之用。安平壺的壺形已成為安平的文化圖騰。

(六)牛肉乾及豬肉乾

從此表的資料,我們可算出,當時豬隻的平均重量約為48斤,體型普通。既然可以秤斤論兩的買牛肉,這表示在當時的大員市鎮,應該是持續性供應溫體牛肉,牛肉可能有一定的銷路規模。平均起來,豬肉、牛肉的價格差不多,都是每斤0.125里爾(the piece of eight),牛肉並不會比較貴。牛肉乾及豬肉乾都是傳統的食品,現在安平市集還有在銷售。

(七)土魠魚

從《熱蘭遮城日誌》中看到許多季節性漁獲的記載,包括烏魚及土魠魚。而且都發展成為地方著名的美食,例如安平也有土魠魚羹的名店。

(八)銀器

荷蘭人以台灣為貿易基地向日本、美洲、中國進行貴重金屬的買賣,其中白銀做為貨幣及工藝品。在安平有銀店可以參觀工藝。

(九)皮革

荷蘭人在台灣捕捉大量的鹿取鹿皮做為貿易物品,並且養殖黃牛、水牛做為耕作的獸力,因此在台灣也就發展出熟皮的工藝。安平也有皮雕店。

11:30荷蘭在台灣的文化印記

藉由《熱蘭遮城日誌》在台灣的歷史進程,認識荷蘭人的生活樣態對台灣的影響。


活動日期:2025年5月10日

活動費用:3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