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滬會戰:駐留江陰
事件
此圖照是何亦盛和臺中籍的同袍在軍隊駐守的房舍前合影。這棟建築原是當地的宗祠宅院,因戰火蔓延早已人去樓空。
何亦盛出生於1920年(大正9年)安平港仔尾,卒於2012年(民國101年)3月23日,八歲時就讀安平公學校,為第二十七屆畢業生,何亦盛生前口述,當屆畢業只有兩班,女生就有十幾人,老師有臺灣人也有日本人。畢業後在兄長何亦傳開設的鐵工廠當學徒,繼又到臺南一家日人開設的「明石鐵工廠」(在白金町,現忠義路)工作,直到被日本徵調軍屬,時年十八歲。
日軍進佔江陰在此停留一段時間,由於江陰要塞控制著長江水面船隻的通行,日軍計畫由此海路及陸路分別進軍,沿著長江中游攻打武漢三鎮。因此在此停駐一段時間進行整補與佈署,臺灣軍屬被徵調至上海投入戰場之後,立即歷經險惡戰火,親身眼見同袍傷亡,精神一直處在緊繃的狀態,直到江陰才稍微喘了一口氣。此時軍中寫真人員為他們拍照片,可以寄回家報平安。
何亦盛生前(2000年)曾回憶在留守江陰這段時間,有碰到曾經在日本工作的中國人,用日語指著他胸前的名牌問他:「你是中國人的名字,為什麼要穿日本兵的服裝?」何亦盛面對這個質疑,也只能無奈告知「阮不是日本兵,阮是被日本軍隊徵召來做工的軍夫。」然後又自我解嘲說在這個時代,我們是被迫,沒有選擇也沒有抗拒的權力。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