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煎䭔

文化

2000年安平文教基金會為保存安平文化特別於端午節時在安平開台天后宮辦理煎䭔活動,讓安平的鄉親重新再來回味這個大家耳熟能詳的點心。照片中拿煎匙為何世忠夫人魏玉蘭

2000年何世忠說據安平老一輩的人告知,以前安平人端午節不吃粽子,而是吃福建南安的一種民俗點心叫「煎䭔」。相傳鄭成功來台灣因缺米糧,到了端午節沒米包粽,於是番薯、豆類磨成粉打漿,加上蝦米、肉沫或糖,煎成鹹甜口味的煎䭔取代粽子。後來鄭成功在王城過逝,自此安平人以每年端午煎䭔表示紀念鄭成功,三百多年來沒有改變,直到近幾十年由於安平外來住民漸多,以包粽子過節,煎䭔的習慣就漸漸消失了。

何世建2020年說小時候最喜歡每到端午節去左鄰右舍看誰家在蹲在灶前煎䭔,看著一湯匙一湯匙放下材料候用煎匙壓平形成一片片煎䭔,煎熟後放在崁仔上吹涼,成了孩童們喜愛點心。可惜此習俗已漸被遺忘。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