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軍夫港仔尾社何亦盛採訪紀錄 (影音紀錄)

影音


攝於安平文教基金會。何亦盛,港仔尾社人,1920年(大正9年)生,逝於2012年(民國101年)3月23日,享年93歲。祖父何有慶、父親何兆豹,八歲時就讀安平公學校,為二十七屆畢業生,18歲時被徵召軍夫,曾二度赴中國戰場,轉往上海再調至海南島服役,直到屆滿二年後才回鄉。

據2010年(民國99年)採訪何亦盛,他說,當時日本徵召軍夫,開出的薪資條件,每個月高達45日圓,比一般日本兵多出好幾倍,所以很多安平人在被詢問時,都表示願意到日本軍隊工作,只是沒想到報到後,就被派到中國戰場參與作戰。

據何亦盛口述,當時可能日本政府徵召臺灣人支援中國戰場,對陣亡者禮遇慰問,對生還者安撫加勉,就是擔心影響後來徵召臺灣人參與作戰的意願,安平受召出征有近400人,第一批陣亡12人,就被日本當局建造故陸軍軍屬墓,立石柱紀念,一面撫慰家屬,一面宣揚武勇愛國意識。

對安平人而言,會習慣用「夫」字而非「伕」字,乃是對地方而言,「伕」有奴役的貶意,也是因當時日本時代為提振台灣人民愛國情操,所以不論是報紙報導、鄧雨賢創作歌曲雨夜花,由栗原白也改編歌詞的〈譽れの軍夫〉,都以「軍夫」字稱之

關鍵字:港仔尾社、安平公學校、故陸軍軍屬墓


公眾領域標章(P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