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運河停泊的漁船

地點

這兩張圖船所停泊的地方在今鹽水溪出海口一帶,我們可從漁船停泊處,有紅樹林、圓滑鵝卵石的防波堤來判定為舊運河出口處。

清代安平的船,可分舶艟仔、手撐仔、竹筏,這都是搬運船,「舶艟仔」(船身較大,雙頭翹,停在外海),可航渡台灣海峽,及高雄、布袋嘴、竹仔港(興達港)之間。另一種叫「手撐仔」,是搬運船,一般停在內海,單頭翹,靠風帆,吃水約三尺。還有竹筏,是內海及河岸之間的運輸船,亦是打魚主要船隻。

1905年(明治38年)台灣總督府制定水產獎勵規則,針對動力漁船的推廣與建造、新式漁具的使用、水產品加工製造、養殖漁業開發等項目編列預算實施獎勵。1922年(大正11年),各地方政府也參與獎勵漁業,並根據地方漁業活動特色與條件進行辦理,當時台南州廳即以獎助虱目魚、牡蠣養殖與魚苗放養等養殖事業為主,但又以獎勵動力漁船建造影響安平港口漁業活動最為深遠。

由於動力漁船利用內燃機推動船舶,在速度上可以快速前進,因此用拖網的方式捕撈,作業範圍廣、漁獲量高,除此之外,船舶可耐海流及強浪衝擊,安全性高,因此安平在1920年代以後興起機動漁船近海漁撈。後來也發展遠洋捕撈,從澎湖魚場到南海海域。使安平港口動力漁船數量於1944年(昭和 19年)達到最高 141 艘。直至二戰結束,安平已成為以遠洋漁業為主的漁港。

這兩艘漁船都是1960年代在近海捕魚的機動漁船,大約10噸左右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