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內海的風帆竹筏
地點
圖照中靠風力、人力的竹筏為主要交通工具,這種吃水較淺的竹筏上置木桶可裝運淡水、貨物,空木桶也可坐人,順風則張帆、逆風則收帆,用竹篙撐著水底推行。
清初台灣府城(今台南市)西邊是台江內海,海岸線從將軍、七股、西港、安定、永康至市區西門路延伸至南區鹽埕至喜樹、灣裡,再北上至安平、鹿耳門、土城一帶的範圍。
這一片內海於1823年(道光3年)浮覆成為濕地潟湖,先民圍塭養殖或開墾鹽田,水路交錯縱橫於鯤身湖、四草湖、鹽水溪、新運河、舊運河及各魚塭之間,而圖照中的竹筏為主要交通工具,一直使用到了1960年代才消失於台江及沿海地區,原因是出現裝柴油推進器的膠筏,它的動力速度可以出海作業越過迎面的風浪,所以用風力作業的竹筏就消失了。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