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 陸軍軍屬 陳養、陳丁墓

地點

中日戰爭的七七事變,日本人稱其為「支那事變」,而1938年(昭和13年)1月的戰役,中國人稱「一二八上海淞滬事變」,而安平軍夫稱「羅店鎮之役」,最為慘烈,傷亡最重。1955年(民國44年)10月日本國會通過賠償台灣遺族日幣200萬元(折合當時台幣40多萬元)。

     十二軍夫墓位在今安平第一公墓,原稱湯匙山,從荷蘭時代的文獻即有記載在此一山上建砲台以鞏固熱蘭遮城的防護,後來成為安平墓葬之所,1938年台南州廳在此地建木紀念陣亡軍夫。這是臺灣人唯一紀念參戰陣亡軍屬的史蹟,建照於1938年(昭和13年)。透過軍夫墓歷史場域,共同檢視過往臺灣的歷史命運及政治演變,共同深耕本土,拓展安平文化的視野。


陳養墓誌銘:

君ハ生來身體虛弱ナリシモ日支ノ風雲急ヲ告クルヤ軍夫トシテ父子相揃ツテ勇躍上海方面ニ出征ス其ノ意氣哉壯ナリ昭和十二年九月廿八日中華民国江蘇省滬海道羅店鎮附近ニ於テ戰歿ス臨終ニ際シ長男阿勇ヲ招キ七生報国ヲ遺言セリ當時ノ戰況一度傳ハルヤ全国諸新聞ハ楠公父子ノ再現トシテ其ノ忠勇ヲ稱フ本島皇民多クノ先驅トシ死シテ尚餘榮アリト謂フ可シ 享年五十才

昭和十三年四月

台南州知事從位勳三等 川村直岡識

台南復興製造 王學石書


譯文:

陳養:君雖生來體弱,但於日中戰事告急之際仍父子相擁以軍夫之職出征於上海方面,其意氣可謂壯哉!卻不幸於昭和十二年九月廿八日戰歿在中華民國江蘇省滬海道羅店鎮附近,臨終前招來長男阿勇留下「七生報國」之遺言,當時曾以「楠公父子再現」之新聞戰況傳遍全國諸報紙,其忠勇可謂本島皇民之先驅,雖死餘有榮焉,享年五十歲。

附註:七生報國:七次重生轉世為國報忠之意。來歷是日本南北朝(1331)時代,攝津河內有位土豪叫做「楠木正成」應「後醍醐天皇」之號召舉兵守駐「千早城」,與幕府大軍周旋並吸收住這批軍隊不能向外行動並用兵如神,常退攻打過來的敵人。戰後補封為河內和泉兩國國守。但後來「足利尊氏」叛變由九州北上在平地被打撤退敗戰。此時在河內湊川(今之神戶)與其弟「楠木正季」相刺自盡身亡。死前曾說:七生報國打退的敵人。楠木氏一家大部死於戰亂。


陳丁墓誌銘:

君ハ幼少ヨリ家業ヲ繼キ堅實ナリ漁業家トシテ鄉党ニ於テ信望アリ日支ノ風雲急ヲ告クルヤ高橋部隊附軍夫トシテ勇躍江南ノ地ニ轉戰 昭和十二年十二月中旬白郊ロニ敵前上陸シ懸軍長驅常熟進擊ノ途中不幸病魔ノ冒ス处トナリ同年十一月卅日午前七時中華民国江蘇省ノ上海平站病院ニ於テ戰死ス 家庭ニハ妻及ヒ一男一女有リ 享年四六才

昭和十三年四月

台南州知事從四位勳三等 川村直岡識

台南復興製造 王學石書


譯文

陳丁:君年少即繼承家業以堅實之漁業家而信望於鄉黨,日中戰事告急時投入高橋部隊附屬軍夫出征轉戰江南之地,昭和十二年十二月中旬登陸於白郊口的敵軍前,隨軍長驅進擊常熟途中不幸患病,同年十一月卅日午前七時病歿於中華民國江蘇省上海平站病院,家有妻及一男一女,享年四十六歲。

昭和十三年四月  台南州知事從四位勳三等  川村直岡識

台南復興製造  王學石書

附註:妻蘇連治,甥林李梅、李惠美,侄孫進明、杏淑,其侄孫陳進明為安平國中校長退休

 

關鍵字:七七事變、支那事變、一二八上海淞滬事變、羅店鎮之役

參考:安平文教基金會/安平軍夫的故事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 3.0 台灣及其後版本(CC BY-NC 3.0 TW +)